兩架雙翼機在峽谷里互相翻滾纏斗,他整個人就掛在機翼外面,只靠兩根安全繩綁著。時速飆到225公里,臉都被風(fēng)壓得變形了。
看幕后花絮的時候更震撼,他多次因為缺氧差點暈過去。
滿滿的誠意,童叟無欺。你花 80 塊買張電影票,我在大銀幕上把一個大寫的“勇”字甩你臉上。
值不值?絕對值!
前段時間《F1》火出圈,大家都被皮特老當(dāng)益壯的拼勁折服。歲數(shù)不小了,還能拼,還能保持那樣的身材。要知道,敬業(yè)精神這東西,他一點不輸劉德華。拍《搏擊俱樂部》時,為了角色更真實,他甚至親手把自己的牙齒削掉一塊,拍完才去修復(fù)。
這樣的狠勁,這樣的敬業(yè),才是真正打動人的“流量密碼”。
用戶花了 5 秒看你的機場海報,15 秒聽你的電梯洗腦,3 分鐘刷你的朋友圈推送,結(jié)果全是破爛玩意。大家心里想:我這 5 秒、15 秒、3 分鐘,算是喂狗了!
很多人沒意識到,廣告本質(zhì)就是“打擾”,一種未經(jīng)同意的注意力掠奪。既然你打擾了人家,世界講究價值交換——你拿什么來回報?
硬核的答案是什么?就像古時候鬧市表演:胸口碎大石、徒手劈榴蓮——你要對自己夠狠,觀眾才會買單。
視頻廣告的硬核鼻祖是誰?11 年前的沃爾沃卡車。那支“史詩一字馬”——巨星尚格云頓站在兩輛卡車之間,硬生生撐出一個一字馬。
YouTube 1.25 億觀看,流量爆炸。
平面廣告的硬核起點,同樣來自沃爾沃。
1983 年,已故英國文案大師 David Abbott 寫下了被收入廣告史冊的杰作——標(biāo)題一句話:
“如果焊接不夠牢固,車子就會砸到廣告文案身上?!?
這不是噱頭,他把自己寫進了廣告,把身體變成了信任背書。
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。
廣告圈充斥著一群“易燃易爆炸”的創(chuàng)意狂人。
別的行業(yè)容不下他們的張狂,他們偏要在廣告里懟天懟地懟空氣。
正如喬布斯所說:
“瘋狂到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,才能真正改變世界?!?
看看貝納通的廣告。
他們竟然讓美國死囚犯出鏡,標(biāo)題冷冷寫著:
“Sentenced to death.”(已判死刑)
夠猛嗎?猛得讓人頭皮發(fā)麻。
廣告上線后,受害者家屬把他們告上法庭,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引咎 Toscani 辭職。
他們早就預(yù)料到會有這種后果,但依然敢于承擔(dān)。
再看看創(chuàng)意狂人施明德Stefan Sagmeister。
他竟讓紋身師把宣傳語刻在自己皮膚上,拍下來做成海報。
看著都覺得疼。
此時已成藝術(shù)。
反觀今天。
滿眼都是溫順聽話的小綿羊。
年輕的廣告人,忙著刷短視頻,找靈感。
自憐自艾為“廣告狗”,要不就“躺平”,要不就“焦慮”。
而那些抽煙喝酒、張牙舞爪懟世界的前輩們,早已老去。
少了沖動,少了血性,這個行業(yè)還能走多遠?
我常常問創(chuàng)意團隊:
你說“詼諧”,那比得過抖音、視頻號的野生編劇嗎?
你說“震撼”,那有比樓頂無保護跑酷更驚心動魄嗎?
你說“煽情”,那比得過情感博主深夜的爆款獨白嗎?
憑什么讓我浪費 1 分鐘?憑什么讓我還要轉(zhuǎn)發(fā)?
能不能做一些別人不敢玩的?
近日,紅牛發(fā)布訃告,悼念奧地利傳奇極限運動員 —— 菲利克斯·包加納(Felix Baumgartner)。
他曾完成舉世震驚的“紅牛平流層計劃”,從近 39 公里高空一躍而下,這一壯舉也成為紅牛史上最成功的營銷事件。
今年 7 月 17 日,菲利克斯在一次滑翔傘事故中不幸離世。
無獨有偶,2012 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,為英女王擔(dān)任跳傘替身的 Mark Sutton,也在一年后于瑞士的翼裝飛行事故中身亡。
“007 陪同女王跳傘入場”的橋段,至今仍被視為宣傳英國形象的絕妙創(chuàng)意。
他們都是勇士。
他們用生命書寫傳奇,成就經(jīng)典,也讓創(chuàng)意成為永恒。
致敬這些先驅(qū)與斗士,
也致敬敢于想出和執(zhí)行這些創(chuàng)意的廣告人。